一、出臺背景
生態保護修復是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促進自然生態系統質量整體改善的重要措施,黨中央、國務院對此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只有恢復綠水青山,才能使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要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讓保護修復生態環境獲得合理回報。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根據省政府辦公廳《意見》和市主要領導批示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印發《唐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的實施意見》。
二、主要內容
《實施意見》主要包括5個部分。
第一部分:總體要求。主要明確了指導思想和工作原則。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塞罕壩精神”為引領,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三個努力建成”、“三個走在前列”的指示,按照“保護優先,系統修復;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改革創新,協調推進”的原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激發市場活力,建立健全體制機制,推動生態保護修復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設現代化經濟強市、美麗唐山作出積極貢獻。
第二部分:參與機制。一是參與內容。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項目的投資、設計、修復、管護等全過程,允許圍繞生態保護修復開展生態產品開發、產業發展、科技創新、技術服務等,對生態保護修復進行全生命周期運營管護。二是參與方式。明確可以選擇自主投資、與政府合作、公益參與等3種不同參與方式。三是參與程序。提出了科學設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合理制定生態保護修復方案、公開競爭引入生態保護修復主體、規范開展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實施、規范開展生態保護修復產品市場化交易等參與程序。為社會資本充分掌握信息、理性分析研判、公平公正公開參與生態保護修復提供了保障。
第三部分:重點領域。在綜合考慮我市生產、生活、生態各類國土空間、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和生態要素關聯性的基礎上,從生態系統的角度,明確了社會資本可以參與森林草地、河湖濕地、自然保護地、農田生態系統、城鎮生態系統、礦山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等各種類型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內容,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生態系統的整體保護和系統修復。
第四部分:支持政策。一是空間置換政策。將生態保護修復及后續產業發展的空間需求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在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提升的情況下,允許碎片化零散耕地、園地、林地及其他農用地通過空間置換和優化布局進行整合,經評定符合條件的新增耕地可用于占補平衡。二是產權激勵政策。通過試點探索方式研究產權激勵機制,對集中連片修復達到一定規模和預期目標的主體,依法依規取得一定份額的自然資源資產使用權,從事相關產業開發;完成生態修復的社會主體,可以優先在完成修復的建設用地規模內獲得自然資源開發權益,并可依法依規流轉并獲得相應收益。三是指標使用政策。騰退的建設用地指標可用于相關產業發展,節余的建設用地可用于增減掛鉤。四是碳匯交易政策。加快建立我市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探索適應我市市情的降碳產品價值實現模式,加大降碳產品開發力度。五是林木采伐政策。創新林木采伐管理機制,開展人工商品林自主采伐試點。六是資源利用政策。明確依據方案及其工程設計,對施工中產生的剩余土石料等資源,科學編制資源利用方案,在嚴格監管下可以進行綜合利用,或從交易中獲得回報。七是財稅及金融支持政策。符合條件的社會資本按規定享受相應稅收優惠、政府補助政策。同時提出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形成的資產,符合法律規定的,可依法用于抵押貸款,加大對生態保護修復的投資力度。
第五部分:保障措施。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對縣級政府、自然資源部門和各有關部門均提出了相關要求。二是強化示范引領。在支持市場主體發展、推進研發和創新模式等方面提出了相關要求。三是優化監督服務。通過搭建信息平臺、建立健全監督管理機制,進一步優化監督服務。四是做好宣傳引導。加強相關政策法規的宣傳解讀,為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三、出臺意義
《實施意見》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對標對表省《意見》,緊緊圍繞我市北部山區生態涵養區、中部平原生態修復區、南部沿海生態防護區建設,突出生態保護修復重點領域,明晰社會資本參與內容、方式、程序,暢通投資渠道,強化政策支持,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有利于構建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對推動生態保護修復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現代化經濟強市、美麗唐山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