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政辦字〔2023〕88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理區)管委會,市政府有關部門:
《唐山市現代水網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7年)》已經市政府16屆第31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唐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7月26日
唐山市現代水網建設行動方案
(2023-2027年)
為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及市委十一屆八次全會要求,加快構建安全高效、綠色智能的唐山現代水網,為打造更多更好的中國式現代化唐山篇章提供水網支撐,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行動目標
2023年,完成唐山現代水網頂層設計,現代水網建設全面啟動。現代水網規劃體系不斷健全,高質量編制完成市、縣兩級水網規劃,強化規劃引領作用,構建水利發展新格局;防洪減災體系不斷完善,持續實施水利補短板工程建設,病險水庫實現動態清零,河道防洪達標率提升至67.6%;水資源集約節約能力不斷增強,實施水資源配置工程,較2020年底新增供水能力1.8億立方米,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5.9%,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分別下降4.9%、9.2%;河湖生態保護治理水平不斷提升,推動河湖生態修復治理工程建設,開展河湖生態補水和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實施丘陵區水土保持工程;智慧治水管水能力不斷提高,初步建成唐山智慧水利管理系統,完成中心城區水網數字孿生建設試點。
到2025年,全面實現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規劃目標,現代水網建設邁上新臺階。防洪減災體系逐步完善,持續推動河道防洪治理和城市防洪工程,河道防洪達標率達到75.6%;水資源集約節約能力不斷增強,深入開展水資源配置工程,較2020年底累計新增供水能力3.8億立方米,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6%,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分別下降7.4%、14.4%;河湖生態保護治理水平提升,生態環境改善,實施河湖生態補水和水土流失治理,繼續深化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智慧治水管水能力逐步提高,唐山智慧水利管理系統實現水利全場景應用,市級水利“一張圖”基本完成,市級水網數字孿生建設覆蓋率達到30%以上。
到2027年,一批重大水利工程逐步建成達效,安全高效、綠色智能的現代水網體系框架基本建成。防洪減災體系基本完善,河道防洪達標率達到83.6%左右,城市防洪達標率達到100%;水資源集約節約能力全面增強,供水體系不斷完善,累計較2020年底新增供水能力5.5億立方米,城鄉飲用水地表水供水一體化覆蓋率達到50%,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6.4%;河湖生態保護治理水平顯著提升,5年累計計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50平方公里;智慧治水管水體系初步建成,市級水網數字孿生建設覆蓋率達到60%以上。
二、重點任務
(一)強化頂層設計,提升水網規劃引領能力
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國家水網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統籌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問題,以聯網、補網、強鏈為重點,謀劃供水水網、防洪水網、生態水網及智慧水網等“四網合一”規劃框架體系。2023年,市、縣兩級完成本級水網建設規劃并印發實施,支撐、引領和承載水利高質量發展。〔牽頭單位:市水利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理區)管委會〕
(二)完善防洪體系,構建江河安瀾、人民安居的防洪網
遵循“上蓄、中疏、下排、適滯”的治理思路,以灤河、陡河、還鄉河、沙河等骨干防洪河道治理為重點,統籌推進中小河流治理,加快盛莊洼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完善防洪工程體系,提升防洪工程標準,全面提升水旱災害防御能力。
1.加強水庫安全運行和山洪災害防治。加強全市水庫大壩安全管理,實行水庫安全鑒定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常態化管理,確保全市水庫安全、穩定運行;強化監測、預警、群策群防、預案等山洪災害預警非工程措施,實施重點山洪溝治理工程措施,提升山洪災害防御減災能力。(責任單位:遵化市、遷西縣、遷安市、玉田縣、豐潤區、灤州市政府)
2.實施河道防洪工程。統籌流域防洪與區域防洪、工程建設與生態治理、經濟發展與安全保障,以堤防達標建設和河道綜合整治為重點,加快實施灤河唐山段治理;按照整河治理原則,持續開展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年河道防洪達標治理長度56公里以上。〔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理區)管委會〕
3.加快重點區域防洪工程建設。2023年報審印發《唐山市城市防洪規劃》,加快完成縣級城市防洪規劃。加快推進城市防洪工程建設,結合河道治理、堤防建設、城市蓄澇區等工程實施,加快排澇設施建設,力爭2025年縣級以上城市防洪達標率達到83%。〔牽頭單位:市水利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理區)管委會〕
4.開展蓄滯洪區建設。推進玉田盛莊洼蓄滯洪區前期工作,力爭到2027年完成盛莊洼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實現洪水“分得進、蓄得住、退得出”,不斷改善蓄滯洪區內人民群眾生活生產和生活環境。(責任單位:玉田縣政府)
5.完善沿海防潮工程規劃體系,啟動防潮工程建設前期工作。按照新的國土空間規劃重新布局海堤,提升沿海地區防潮標準至100年一遇,完成海堤規劃編制工作,啟動防潮工程建設前期工作。(責任單位:豐南區、曹妃甸區、灤南縣、樂亭縣政府,海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唐山國際旅游島管委會)
(三)優化水資源配置,構建多源互補、集約高效的供水網
以灤河水為核心,構建市級供水水網,形成多源互補、豐枯調劑的全市水資源優化配置主骨架,增強以灤河水為主的地表水在全市的調配能力,構建城鄉生活、工業、農業、生態全行業的地表水供水體系,實現灤河水在全市范圍內的優化利用。
1.積極爭取水量指標。以做好全市全社會節水和地表水資源充分利用為基礎,積極爭取引灤水回頭,大力推進于橋水庫分水指標利用,配合省水利廳推動桃林口水庫二期工程實施,支撐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和河流生態復蘇。(責任單位:市水利局)
2.推進城鄉供水水網建設。以“雙線”為基礎,西線布局引灤入唐工程供水范圍的繼續擴展,2023年完成豐南南堡等工業區供水工程,2025年前推進對遵化市、玉田縣、豐潤區、豐南區、古冶區、曹妃甸區等區域的城鄉供水,實施玉田縣引邱入玉供水工程、玉田縣水平口引水工程等輸配水工程;東線充分利用桃林口水庫水量,啟動曹妃甸等沿海區域水資源配置工程,新增對遷安市、灤州市、灤南縣、樂亭縣、海港經濟開發區、曹妃甸區、國際旅游島等區域的城鄉供水。依靠城鄉供水水網全面鋪開城鄉飲用水地表水供水一體化建設。〔牽頭單位:市水利局,責任單位:相關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理區)管委會〕
3.建設水源調蓄工程。在保證河流生態水量的前提下合理攔蓄汛后水量,減少棄水入海。2027年底前力爭在灤河干流、還鄉河、陡河等河道上建設一批河道攔蓄工程,古冶區、豐南區等利用河道外坑塘建設蓄水工程。(責任單位:灤南縣、樂亭縣、古冶區、豐南區政府)
4.實施大中型灌區現代化改造。推進全市大中型灌區的續建配套和現代化改造,提高大中型灌區輸水能力和輸水效率,2025年前完成灤河下游灌區續建配套和現代化改造,爭取2027年前推進陡河灌區和其他3個未進行過改造的中型灌區完成續建配套和現代化改造。依托大型灌區,采取水系連通工程和中小型蓄水工程措施,擴大沿海地區地表水灌溉范圍。(牽頭單位:市水利局,責任單位:豐南區、曹妃甸區、遵化市、樂亭縣、灤南縣政府)
5.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嚴格水資源剛性約束論證、水資源論證審查和取水許可審批;加快取用水計量監控體系建設,持續做好取水在線計量監控管理,探索并實施農業灌溉精準計量建管長效機制建設,2023年新建139余個“以電折水”監測站,對12045眼農灌機井安裝在線計量監控設備;2023年組織4個縣(市、區)開展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2025年完成14個縣(市、區)開展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牽頭單位:市水利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理區)管委會〕
(四)實施生態修復,構建河暢水清、人水和諧的生態網
大力推進河湖生態保護修復,以灤河、陡河、還鄉河和沙河為重點,打造市級骨干水生態廊道,加強末級水系連通,形成循環通暢、生態良好的河湖生態體系。強化生態水調度,開展地下水超采治理、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和河湖生態綜合治理,打造讓人民群眾幸福滿意的幸福河湖。
1.持續開展河湖生態補水。統籌大型水庫水源,保證陡河、還鄉河和沙河基本生態水量;優化利用灤河(潘家口、大黑汀、桃林口)水庫棄水,相機利用雨洪水,向全市水網實施生態補水。(責任單位:市水利局)
2.加快地下水超采治理。繼續深入推進“節、引、調、蓄、補、管、治”七大行動,進一步保護涵養地下水,進一步壓減深層地下水的開采,鞏固提升治理成果。在南部沿海深層地下水超采地區,繼續加強水源置換,開展海水入侵防治;推廣節水技術和品種,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動農業轉型升級、節水降耗、提質升級。2023年,壓減地下水開采量1244萬立方米;2023到2025年累計壓減地下水開采量4231萬立方米,在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的基礎上,治理區地下水水位穩步回升。(責任單位:豐南區、豐潤區、曹妃甸區、玉田縣、樂亭縣政府)
3.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在潘家口、大黑汀、陡河、邱莊等水源地上游,統籌溝道治理、水源涵養、封育保護、生態修復等措施,結合礦山修復、陡坡林地治理、河湖水系治理、水美鄉村建設等方面內容,大力推進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繼續推進山區縣(市、區)水土保持重點項目建設,年新增水土保持治理面積70平方公里。(責任單位:遵化市、遷西縣、遷安市、玉田縣、豐潤區、灤州市政府)
4.促進河湖生態復蘇。推進灤河、陡河、還鄉河、沙河生態治理,打造親水宜居、親水便捷的市級骨干水生態廊道;實施其他中小河流重點河段的生態綜合治理。落實國家和省關于幸福河湖建設的部署要求,著力將我市境內河湖打造成為“流動的河、綠色的河、清潔的河、安全的河、幸福的河”,2023-2025年,以縣域為單元,打造幸福河湖30條。〔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理區)管委會〕
5.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加快推進邱莊水庫飲用水水源地的建設,劃定水源地保護區,2025年底前滿足飲用水水源地條件;加強陡河水庫、上關水庫飲用水水源地的管理保護。(責任單位:遵化市、豐潤區、灤州市、開平區政府)
(五)加強智慧管理,構建數字孿生、智能調控的信息網
以實現“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功能為目標,以完善水網監測監控、構建數字孿生體系、提升水網調度管理水平為重點,加快建設智慧水網,全面提升水利行業現代化監督管理能力。
1.加強水網全要素感知能力建設。完善提升雨量、水位、流量、水質、用水計量、墑情、水土流失等監測布局與設施水平,提升水文測報、水生態監測能力;加強水庫大壩、引調水、堤防等工程安全和運行監測設施建設;加強人工智能在各類監測中的應用。〔牽頭單位:市水利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理區)管委會〕
2.開發基于“四預”體系的決策支持系統。2025年完成市級智慧水利“一張圖”建設;2027年,在唐山智慧水利系統中整合流域防洪及水資源調配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四預”體系,將唐山智慧水利系統建設成智能高效的水利全場景應用系統。(責任單位:市水利局)
3.構建智能高效的數字孿生水網體系。2023年開展市區環城水系數字孿生試點建設;2025年,組織各縣(市、區)開展數字孿生試點建設工作;2027年市級水網數字孿生建設覆蓋率達到60%以上。〔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各開發區(管理區)管委會〕
三、推進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分級組織實施。各級各相關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落實主體責任,建立常態化調度機制,統籌協調推進現代水網建設工作。要實化細化規劃目標、工作任務和重點項目,建立工作臺賬,盯緊關鍵環節,確保高質量推進工程建設。
(二)加強政策引導,形成工作合力。市級有關部門要從政策、技術等方面加強對縣級的技術支持,全力推進項目建設。市發展改革委、市行政審批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部門要強化監督指導,做好項目審批立項要素保障等工作。
(三)加大投入力度,強化資金保障。各地要積極籌措建設資金,加大投入力度,拓寬融資渠道,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形成“申報一批、落實一批、建設一批、儲備一批”的良性滾動機制。充分利用好金融支持政策,探索盤活現有水利資產,努力擴大水利投資規模。
(四)加強督導調度,推進項目建設。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強化管理,督進度、查質量、保安全。市水利局要完善通報制度,對項目建設滯后的地方,采取掛牌督辦等措施,加快項目建設,確保如期完成建設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