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日前,國內著名評論員、全國“三農”問題觀察員許貴元先后兩次深入實地調研觀摩后,及時撰寫了題為《唐山詹官屯:以“智”促“治”助振興》的新聞通訊,被神州瞭望網、中國評論網、中廉在線和唐山市政府網站等多家中央國家和地方權威媒體播發和轉載。文章簡要總結了詹官屯村傾力打造“智慧鄉村”,助推鄉村振興的基本經驗和做法,對各地農村強化基層治理,具有一定的指導性。
現將全文予以轉發。
▼▼▼
唐山詹官屯:以“智”促“治”助振興
許貴元
河北省唐山市高新區詹官屯村,在強化基層治理、助推鄉村振興實踐中,積極探索以“智”促“治”的基層治理新模式,充分展示了“智慧鄉村”建設的美好前景。
(圖為詹官屯村智慧指揮中心)
(圖為詹官屯民宿一角)
唐山高新區所轄的詹官屯村,是位于唐山市西北部的一個平原村,也稱得上“近郊村”。全村總面積為3.46平方公里,人口2420人。近年來,該村在持續開展和改善人居環境整治行動中,利用現代化高科技手段,在全市率先打造了集“四項管理”和“五項服務”于一體的數字管理平臺,并開發了“智慧鄉村”手機APP,與數字平臺互通互聯,給鄉村綜合治理、精準治理架起了“一覽眾山小”的天眼!該村因地制宜以片為單元,共劃分了40個網格,只要“點擊”一個網格,就能清楚地看到和了解網格員的信息與活動蹤影以及在巡查管理中事件處理臺賬等。所有網格員實行一崗多責、一員多能、網中有格、格中設崗、人在崗位、事在網中的全域閉環管理。
(詹官屯治理后的坑塘)
“四項管理”的具體內容是什么?
一是黨建管理。主要包括黨組織建設、黨員管理、黨建陣地三個板塊。大興學習之風,堅持“三會一課”制度,把政治理論學習擺在首位,不斷用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工作實踐。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中,不忘初心使命,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思想和行動上永遠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加快“智慧鄉村”建設、助推鄉村振興中,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帶領全村群眾不懈奮斗、砥礪前行。
二是村務管理。堅持以基層黨建引領,形成以村黨支部書記抓總、村兩委班子成員包片、村民代表和小組長包戶的三級管理服務體系,落實人對人、點對點、面對面、無縫隙管理機制,實現了扁平化、精細化、規范化、高效化、常態化、覆蓋全村的網絡化管理模式,互相監督、共同擔責、同心發力。與此同時,還通過數字管理平臺與手機APP互聯對接村務、財務進行公示、及時公布于眾,實現了“陽光村務”,取信于民,有效防止了“形同虛設”的“花架子”,也避免了形式主義。
三是環境管理。全村布設了300多路視頻和高點監控,對全村生產生活環境進行24小時監控。一旦發現有亂排亂放、亂堆垃圾、秸稈焚燒等污染行為以及火災火點等異常情況,平臺可自動報警,及時派員迅速處置,消除安全隱患。
四是村民管理。建起了三維實景圖,將全村實有人口一標三實信息,準確錄入系統并做加密處理,以便進行精準管理。例如,點擊任何一戶,可以查看該住戶人口信息,并根據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將全村核酸檢測、疫苗接種情況等數據通過平臺實現動態監控,真正做到“一屏總覽、一圖統管”。
與“四項管理”相配套的是:村民一生事、生產生活服務、特殊人群服務、安全防范服務、文明鄉風服務等“五項服務”,均開展得井井有條、扎扎實實、頗有成效,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與日俱增。
令人欣慰和贊嘆的是,昔日臟亂差、人心渙散、派性嚴重、上訪不斷、村子不穩定的“后進村”,通過強化治理、創新機制、干群一心、團結奮斗,如今變成了一個生態美、環境好、百姓富、產業興、村風正、社會穩定的美麗鄉村。各地前來參觀考察的同志贊不絕口。
筆者這次實地調研結束時,街道中的村民們追著說:“我們詹官屯變化這么大、發展得這么好,都是村書記魯剛偉領導得好,他是我們村民信得過的‘貼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