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日前,國內著名評論員、全國“三農”問題觀察員許貴元深入唐山高新區農村調研后撰寫的題為《一個“廁所革命”的成功范例——河北唐山高新區農村改廁糞污無害化處理紀實》的長篇新聞通訊,先后被中國評論網、神州瞭望網、中廉在線、中國環衛科技網、中廉導刊、搜狐網、網易、唐山市人民政府網等多家中央國家和地方權威媒體播發和轉載,迅速覆蓋神州大地,把唐山高新區在開展“廁所革命”中的創新做法和基本經驗推向了全國,給全區廣大干部群眾以極大鼓舞和激勵!
我們要以此為動力,乘勢而為,持續發力、久久為功,以高質量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現將全文予以轉發。
一個“廁所革命”的成功范例
——河北唐山高新區改廁糞污無害化處理紀實
許貴元 馮立新 楊歡
筆者作為國內“三農”觀察員和時政評論員,日前,冒著高溫酷暑,應邀趕赴河北唐山市高新區農村進行實地調研。剛到此地,該區管委會分管“三農”工作的副主任王玉山就帶我去觀賞一下他們的“小花園”。
這個“小花園”,綠蔭籠罩、桃梨滿枝、鮮花綻放、棚菜旺盛。核桃大的西紅柿像“紅珍珠”一樣,還有色美鮮嫩的秋黃瓜掛滿了棚架,看著就想捋下來“一飽口福”-----但你做夢都不會想到,這座景色迷人的“小花園”,竟然是一個“糞污處理站”的藏身之處!
糞污處理站在花園中矗立,它包含著唐山高新區領導班子集體的智慧和創意。這在全國可謂“獨樹一幟”,也是在“廁所革命”中率先推出、且具有地方特色的“一招鮮”。
(農村糞污處理站內景)
(農村糞污處理站內景)
(農村糞污處理站內景)
位于唐山市中心區北部地帶的高新區,擁有總面積100.3平方公里、總人口22.4萬人,下轄3個街道辦事處、21個社區、1個鎮、52個行政村。其中,農村中小學就有16所。
“小廁所”連著“大民生”。“廁所革命”是一場深刻的“靈魂革命”,也是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一項重要任務。近年來,該區在農村“廁所革命”中,堅持“環境優先、人民至上、健康安全、綠色環保”的思維理念,積極探索“政府主導、統籌謀劃、高標準建設、市場化運營、智能化管理、考核機制健全、糞污處置無害化、全域實行一體化的閉環運行管理新模式。
一是糞污處置有個“好去處”。本著“投資少、成本低、實用強、作用大”的原則,于2019年5月份,投資580萬元、占地12畝,建立了一座擔負著全區52個行政村和16所農村中小學校的糞污收集和集中處理工作。取名為“唐山高新區農村糞污處理站”,最大日處理能力為260噸,可滿足全區農村需要。對此,農民群眾高興地說:“農村糞污有了好去處,我們出出進進再也聞不到臭味兒了,感謝黨和政府為我們農民辦了一件大好事,我們以后可以盡情享受‘廁所革命’帶來的福祉!”
(農村糞污處理站內景)
(糞污專用運輸車)
二是糞污收集全程“一站式”。由財政出資購置了10輛糞污專用運輸車,對區內原有各村從事吸污的個人和車輛進行“收編”,組成了一個擁有22輛專用吸污車的運輸車隊,均由第三方運營公司統一管理運營,將過去的“散兵游勇”變成了“集團作戰”,并根據村莊和學校路途遠近,對吸污車輛各有分工,小型吸污車分村收集,大型吸污車分片集中轉運。對廁污清掏專業人員實行固定區域、固定價格;像農村衛生保潔員那樣,統一服裝、統一標識、保證質量。站里將所有糞污處理設備全部埋在地下“隱形運營”,不僅節省了土地資源,而且避免造成地表環境污染。這個管理運行模式,簡便易行、操作順暢、管理規范、全國罕見。
(專業糞污清運人員隊伍)
三是糞污處理采用了“新技術”。該區堅持眼睛向內,充分發揮高新技術企業的技術優勢,參照本區內的大世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創造的零滲透、零噪音、零污染、零殘渣、零異味的技術標準進行科學裝備,設立了糞污對接密封平臺,地下安裝了8個容量100立方米的大罐,把每天收集的糞污通過積水區、厭氧區、好氧區、固液分離區、消毒除臭區和一體化設備處理區循環處理后,排放出的液體無殘渣,變成了“無害化有機營養液”,而且無色無味,人稱“寶貝水”。全部用于園林綠化、花卉養殖/種植、棚菜生產和其他農作物的澆灌,肥力效果甚佳,實現了廢物利用、變廢為寶、一舉多得、良性循環。正如該區糞污處理站總負責人宋世奇興致勃勃地表述:“我們就是通過采用高新技術手段,讓糞污變成清潔資源,效力農業生產,惠及百姓民生,適應現代化生活方式,跟上新時代發展步伐!“
(糞污一體化處理設備)
(糞污專用運輸車)
四是糞污監管實現了“智能化”。站內建立了智能信息監控平臺,對糞污處理系統及液位氣體進行實時監測和質量檢測;對吸污車輛實行GPS定位,顯示車輛所在位置、運行軌跡和視頻監控,便于調度使用和農戶APP線上下單服務。站里組建了糞污清掏、收集轉運、廁具維修三支專業隊伍,公布了抽糞、維修、監督三部公開電話,遇到群眾需求,隨叫隨到、上門服務。全區農村實現了廁污滿了及時抽,廁具壞了上門修,而且維修只收取零部件成本,免收工時費和技術指導費,還叮囑農戶如何正確使用廁具和保護廁具安全,把服務工作做到農民群眾的心坎上。
(智慧糞污處理數據平臺)
五是科學考核做到了“精準化”。重點考核吸污后的農廁四周地面是否干凈清潔、環保衛生;運輸過程和往站里地下輸送是否有跑冒滴漏現象等。對收編的“外協”專業糞污清掏運輸人員,每清掏一戶站里補貼5元、農戶付給20元。這樣,就使“外協”人員有了穩定收入,比原來“單打獨斗、自由收集”相對實惠一些,從而大大激發了“外協”人員的積極性和責任感,都能主動自覺服從站里的統一調度和安排。站里對所有“外協”人員一律實行“積分考核”,與個人利益掛鉤。如果發現有群眾投訴舉報的、不聽站里調度安排的,或私下有“跨地收集”的,扣分罰錢;對問題比較嚴重的,予以解聘、取消合作資格。站里每季組織一次評比活動,對服務態度好、服務質量優、群眾滿意度高的“外協”人員,給予一定數額的獎金,使平時監督與工作考核實現了有機結合,做到公開透明、公正公平、一視同仁,受到“外協”人員的一致贊同。同時,站里還從減輕農民負擔入手,對轄區建檔立卡的180多家貧困戶和低保戶全部免費收集糞污,讓他們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優待與溫暖。
實踐證明,農村“廁所革命”是一項利國利民、普惠百姓的民生工程和幸福工程,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快鄉村振興的重要標志和戰略之舉。到目前,該區已經完成農戶改廁2萬余座,基本實現了全覆蓋。
(農村改廁)
在結束這次實地調研座談時,該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龐秋原堅定自信地表示:“廁所革命”的成功標志,關鍵在于糞污的科學處置、去向和用途。我們的探索和實踐只是初步的,還有待于繼續深化和完善,決心在鞏固拓展現有成果的基礎上,持續發力、久久為功,繼續高揚“生態立區、綠色發展”的大旗,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武裝全區干部群眾的頭腦,指導工作實踐,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護航唐山高質量發展,以更加優異成績和輝煌戰果,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