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車長臂當舞,挖機奮力掘進,機器人生產線一派繁忙,京唐智慧港項目建設熱火朝天,建設者們奮戰的身影,加碼“實力高新”“活力高新”的分量!
城市更新,鄉村更美,人民更幸福……智慧城市日益完善、智慧農村內外兼修、智慧公廁地圖上線,又添“美麗高新”“幸福高新”新名片……
進入6月,唐山高新區搶抓黃金期,緊盯時間節點和目標任務,全力沖刺第二季度,確保實現“雙過半”。
產業項目千帆競發
產業項目是經濟發展的主戰場,高新區聚焦穩經濟、促發展,用非常之力、盡非常之責,奮力實現經濟又穩、又好、又快發展。
加快項目建設。2022年全年重點推進產業項目80個,總投資315億元。目前,30個重點項目全部開工復工,16個億元以上產業項目已開工,確保上半年開工項目20個,為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打下良好基礎。積極申請專項債券,目前3個項目成功發債并開工。
提質產業發展。在推進產業強鏈補鏈延鏈上下功夫、見成效,做大做強機器人等主導產業,大力培育大數據存儲和應用等新興產業,按照“6+9”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主攻方向,推行“鏈長制”,實施“一鏈一案”“一鏈一圖”“一鏈一策”工作機制,做大做強現代產業體系。
搶抓黃金期,實現“雙過半”!
強化招商引資。積極有效應對疫情影響,主動轉變招商思路,全面開啟“云招商”模式,持續在線開展招商推介、項目磋商和政策解讀,確保招商熱情不降、力度不減、步伐不停。今年以來,引進了億華通氫能、北京奧威虛擬視覺等項目20余個。
科技創新提質增量
加大培育創新主體。進一步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的扶持培育力度,發放高企申報、認定補貼40萬元,有效調動了企業科技創新積極性。截至目前,第一批高新技術企業申報113家;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認定60家,占全市總量55%;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認定56家,培育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入庫項目11個,新認定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家。
加快聚集創新資源。建設創新平臺,德伯特、旭華智能科技、英萊科技、河北微探科技等4家企業申報省級技術創新中心通過專家論證和市科技局初審。引進創新人才,深入貫徹落實“鳳凰英才”計劃,積極宣傳唐山鳳凰英才政策。截至目前,引進海外院士、碩士16人。
加速引進和轉化科技成果。大力引進京津等地科技成果在高新區實現產業化,截至目前,引進西安交通大學自動化學院控制工程研究所等科研院所(機構)4個,北京石油化工大學船用管機器人智能焊接關鍵技術等科技成果4個。
城市建設有機更新
京唐智慧港建設全面提速。全面優化拓展京唐智慧港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進一步完善京唐智慧港路網布局,為更多的進駐企業提供配套服務。目前,已完成緯二路(經十四路—經十六路)、緯三路(經四路—經十六路)、緯五路(經二路—經十四路)等13條市政道路建設,相關燃氣管線、通信管線配套工程已完成。
道路建設加快推進。慶北道(學院路一衛國路)、規劃道路3(建設路一龍澤路)、龍澤路(規劃道路3一北安道)、規劃道路7(新科技―大慶道)已完成道路建設。高新道(衛國路-建設路)維護提升工程完成主路及人行道基層建設。全力打通“斷頭路”,高新道(太原路-龍澤路)完成主路建設、華巖路(高新道-規劃支路)完成雨水、污水管線。
營商環境高效便捷
緊緊扭住優化營商環境這一“牛鼻子”,全力打通助企紓困“最后一公里”,有效減少疫情防控對企業發展的影響。
全力了解企業所需。組織開展“雙帶雙走”連心活動,全區33個部門的1222名同志對18個重點項目和轄區7540家企業進行了分包,“面對面”了解情況、聽取意見,努力當好服務企業“聯絡員”、企業困難“化解員”、政策精神“宣傳員”。今年以來,共幫助企業妥善解決突出問題150余個。
全力提高服務效能。實行項目包聯機制,大力推行代辦制、專員制、“不來即享”“項目管家”服務和政務服務“好差評”,截至目前,協調解決項目建設難題60余個,審批效能提高80%,省市重點項目復工率已達100%。對涉及疫情防控工作、重點項目建設等審批服務事項,開通“綠色通道”,著力深化“拿地即開工”“區域審批”“多評合一”等改革,審批效率提升70%以上。
全力落實惠企政策。采取“線上+線下”“跑小二+店小二”和“一對一精準”送策等創新舉措,打通政策傳達落實“最后一公里”。建立“1+1”響應機制,對企業訴求可做到1分鐘內響應,1小時內處理,100%線上受理。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上半年累計服務企業1100家次。設立納稅服務聯絡員、電子稅務局,開展線上納稅服務。截至目前,高新區累計為企業減稅退稅4.5億元,減免場地租賃費用600萬元,為中小制造業企業緩繳稅費9416萬元,返還企業失業保險穩崗金1125萬元。積極搭建政銀企合作平臺,促成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6億元。
民生福祉更有質感
強化就業和社會保障。對高校畢業生、城鎮登記失業人員、貧困勞動力等就業困難群體及受疫情影響的勞動者提供資金補貼、減稅降費。截至目前,累計征集青年就業見習崗位174個,發放各類補貼約1485萬元,創業擔保貸款287萬元。
發展教育養老事業。進一步改善中小學辦學條件,做好高新中學開學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啟動京唐智慧港第一小學項目建設,推進農村小學改擴建工程,強師資隊伍,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建立了20個社區老年人集中日間照料中心,一系列為民舉措讓群眾幸福感不斷提升。
健全網格化服務體系。建立了區、鎮(辦事處)、村(居)三級網格,細分了784個網格,配備了2386名網格員,形成全覆蓋服務體系,實行與居民群眾“點對點”高效服務,截至目前,全區通過QQ群、微信群和線下走訪等多種形式收集了100余個菜單。
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堅持強化源頭減排、過程管控,以科學治污、精準治污、依法治污為工作方針,對影響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改善的6項污染因子開展綜合治理攻堅,持續抓好清潔取暖、秸稈禁燒、機動車污染防治和揮發性有機物及揚塵治理。截至6月份,高新區空氣質量綜合指數達到4.48,同比下降19.42%,優良天數達到126天,同比增長10天。
高新區高效統籌疫情防控
和經濟社會發展,
保持“一刻也不能停、
一步也不能錯、
一天也誤不起”
的戰斗姿態,
奮力把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
造成的損失補回來,
抓好二季度、
干好上半年、
奪取全年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