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中下旬,面對兇猛反撲的疫情襲擊,河北省唐山市在第一時間吹響了“全市總動員、全民齊參戰、全力保安全、打贏阻擊戰”的集結號和沖鋒號,一場聲勢浩大、空前未有的反擊疫情大決戰在全市城鄉同步打響。
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危難時刻見英雄,緊要關頭看干部。唐山市委、市政府連夜召開緊急動員會議,迅速抽調萬名機關干部下沉一線,按照市委組織部的通知要求,就近就地助力基層抗擊疫情、包聯企業,全心全意“真幫實助”,主動作為、優質服務。做到:助戰不“旁觀”;幫忙不“添亂”;出謀獻“良策”;指導講“科學”;協調解“難題”;配合求“默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同心同德戰疫情,沖鋒陷陣做示范,帶領群眾拼命干。在大戰大考面前,充分彰顯了廣大干部能打善戰、戰則必勝的頑強斗志和堅如磐石的“鐵軍”作風;展示了被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贊譽的唐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唐山人民是“英雄的人民”的新時代風采!
目前,唐山市的疫情之所以在國內用很短的時間到有效遏制,全市實現“動態清零”,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完全取決于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科學調度指揮,得益于廣大人民群眾的踴躍參與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以及外地的無私援助。
在這場沒有戰火硝煙、真刀真槍實戰的抗疫大決戰中,全市廣大干部,特別是下沉基層一線的所有干部,確實付出了極大努力,做出了應有的積極貢獻,以自身的實際行動,交出了一份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的優秀答卷。享受平安幸福的唐山人民,親眼目睹了下沉基層干部在戰役一線中表現出的家國情懷、英雄風采和保障民生、暖心服務的赤誠之心,紛紛贊不絕口地稱道:下沉基層干部是我們老百姓戰疫的“主心骨”和“貼心人”!
隨著疫情形勢的明顯好轉和穩定,唐山市委、市政府堅定不移的做出“解封”不“解防”、堅持防疫與生產“兩手抓”、“兩不誤”,力爭取得“雙勝利”的決定。目前,全市企業復工復產和農村春耕生產有序進行,群眾情緒平穩,城鄉社會安定,洋溢著“春光灌滿城、春風撲面來”的可喜景象。
來之不易的戰疫成果和階段性的勝利,不知包含著多少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的共同付出和無私奉獻。
作為國內時政評論員和“三農”觀察員的筆者,今天著重向全國的讀者群眾簡要講述一番下沉到唐山市高新區的市直機關干部助力基層戰疫的故事。
位于唐山市中心區北部地帶的高新區,擁有總面積100.3平方公里、總人口22.4萬人,下轄3個街道辦事處、21個社區、1個鎮、52個行政村。是唐山市今年疫情最嚴重的地區,也是唐山市抗疫斗爭的“主戰場”。如果高新區的疫情防不住、控不好、就會波及全市,影響大局,釀成嚴重后果。對此,市委、市政府緊急組織發動市直單位和機關干部立即支援高新區,全力以赴投入戰疫斗爭。
火速集結赴一線。市人社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水利局、市科技局、市供銷社、市政府辦,聞“令”而動,聞“疫”而上,抽調精干力量,連夜集結,并由“一把手”帶隊,38名班子成員和中層干部火速奔赴戰場,立即投入戰斗。并按各自分包的鎮村、辦事處,明確責任、精準對接,積極展開工作,做到緊張有序、忙而不亂。哪里最危險、疫情最嚴重,就向哪里沖,深入疫情嚴重的重點村,馬不停蹄搞調研,開展拉網式地“大摸排”、“強管控”。該區老莊子鎮疫情較為嚴重。分包該鎮的市農業農村局,由局長馬蘭銀帶隊,通過現場實地調查和科學研判,精心謀劃“作戰圖”,建立起全鎮“日巡查”機制。7名工作人員劃分3個小組,對17個行政村實施包片巡查和“網格化”管控。與此同時,還連夜派員對疫情集中突發的盛華市場的253名從業人員立即采取轉運隔離措施,對與其關聯的2660名從業人員、1660個市場主體、1825名需篩查人員,一個不漏地詳細核實,進行清單式臺賬化管理,摸清了底數,對科學決策、精準施策提供了可靠依據。市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李鴻祥帶隊,在第一時間趕到詹官屯村調研摸排,該村是距離疫情感染人數多、傳播快的盛華市場最近的一個重點村,為確保該村重點人的藥物治療和預防,主動出面多方聯系戰疫必用的“三件套”藥品 ,使這一重點村發病率最低、陽性最少。村民遠離病毒、自覺防控意識明顯增強。每個卡點、每個村莊、每個辦事處、每個社區,都有下沉干部和當地工作人員一起并肩戰斗的身影。他們齊心協力、共同堅守、日夜在崗,認認負責、任勞任怨、毫無怨言。市人大和市政府辦抽調的幾名年輕干部,在市領導帶領下,認真做好信息收集、數據統計工作,對每一個數據都精準核對、梳理分析;對每一條信息都查驗求證、尋根問底,嚴格確保真實性、準確性,千方百計做到萬無一失,以“嚴精細實深”的工作作風,彰顯了首腦機關的良好形象。
創新機制促防控。防控是一個系統作戰工程,必須堅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創新防控管理機制,適應戰時實際需要,實現防控快捷高效。針對益民園社區獨居老人多、生活困難人員多等現狀,市人社區黨組書記、局長張福林,迅速指導社區成立了6個抗疫臨時黨支部,建立了“六位一體”的防控工作機制,充分發揮黨組織、社區樓棟長、樓門長、物業管理者和志愿者作用,短時間內扭轉了工作被動局面。在全員核酸檢測中,為減少人員過多聚集、嚴防交叉感染,他帶領工作人員及時指導社區對檢測點進行分散,由原來的集中一處排大隊檢測,改為每棟樓單元口檢測,一個單元一個單元地有序進行核酸采樣,既方便了群眾,又降低了風險,受到居民的歡迎。同時,還指導基層社區創造了“一屏”全監控、“雙線”搞宣傳、“三長”把關口、“四方”共擔責的“1234”疫情防控工作法。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宏杰每天帶領工作人員深入一線,認真分析研判社區管控動態,查找問題和薄弱環節,并主動提出統一志愿者服裝、分樓進行核酸檢測,以減少接觸感染風險的建議,提高了核酸檢測效率和速度。
優質服務保民生。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抗疫是首要的政治任務,全力保供是奪取戰疫勝利的前提和關鍵。所有下沉干部,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安全發展理念,主動出面協調緊急調運抗疫所需物資和居民群眾生活必需品,開通“熱線電話”、利用線上線下、手機微信、工作群、朋友圈,實施定時定點、預約訂購,千方百計保障糧油、肉蛋奶、果品、蔬菜等供應。市供銷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任國軍,帶領工作人員,在認真落實人防、物防、技防等措施手段,還號召全系統干部職工發揚當年山區供銷社的“背簍精神”,把居民急需的生活用品,和志愿者一起搞不碰面、不接觸的“樓口送貨”、“照單領取”。市農業農村局充分發揮部門職能作用,局黨組書記肖潤光,用手機和座機電話廣泛聯系農產品加工企業和蔬菜生產大戶,破天荒地組織農產品進城,開通了“保供熱線”,確保特殊時期的市民基本生活需要。在前線指揮作戰的局長馬蘭銀,為滿足分包區內61戶建檔立卡脫貧戶的生活需求,她與區農業農村部門,組織企業開展獻愛心活動,逐戶發放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人社局基金監管局長張立忠,在益民園社區巡查時,了解到居民急切需求后,來不及整理匯總,就直接將居民買菜、買藥的信息標注在自己的防護服上,然后迅速一一落實到位。市水利局水政監察支隊副隊長崔海航,得知慶北辦事處白寺村一位肝病患者需要長期服藥,由于疫情突發沒有提前備足藥品,面臨斷藥危險。他主動出面多方聯系開處方、尋找藥源,在第一時間將藥品送到患者手中,才幾天的時間,就為居民購藥450盒,受到居民好評。曾擔任過縣委書記、縣長、現任市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的張福林,他不僅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創新防控管理機制,還指揮本局籌款10萬余元,專門為一線抗疫人員購置了防疫手套、口罩等專用物資。同時,還連夜聯系訂做了1000套紅馬甲,分發給鄉村、社區志愿者。用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宏杰的話說,助力基層防控,能幫就幫、力所能及,但不能添亂“幫倒忙”,更不能認為,我們是從大機關下來的,指手畫腳、高高在上,幫忙要幫在“點子上”,實事要辦到百姓的“心坎上”!事實也是如此。廣大下沉干部,把市直機關的好傳統、好作風帶到了基層。同時,也在戰疫斗爭實踐中,進一步提高了為民服務的真本領。
從戰疫前線勝利歸來的機關干部,都為高新區取得的輝煌戰疫成果而感到欣慰和慶幸。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阻擊戰和殲滅戰,迅速阻斷疫情擴散和蔓延,把握防控工作主動權,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快速應對、縝密部署,在第一時間成立了以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龐秋原為總指揮、五名班子成員為副總指揮的戰時應急指揮部,堅持統一指揮調度、上下協調聯動,令行禁止、步調一致,毫不猶豫地果斷對轄區52個行政村和20個社區實施全域臨時性“封控”,嚴格落實“里不出、外不進、內不動”的全封閉管控。機關80多名干部臨危受命、主動請纓、爭先恐后、逆行出征,連夜印發“明白紙”,發布緊急公告,利用大喇叭廣播,小喇叭喊話、不間斷地巡回宣傳,讓居民主動配合,自覺維護防控大局。通過奮力拼搏、英勇決斗、速戰速決,該區僅用了7天時間,就實現了社會面清零;14天實現了隔離點清零;20天解除區域“大封控”,全區現已調整為區域管控,轉入常態化疫情防控狀態,生產生活秩序恢復正常。
唐山戰疫取得的階段性勝利,不僅為本市創造了經濟社會向高質量持續推進的安全發展環境,也為確保京津冀安全做出了重要的“唐山貢獻”!
喜看今日大美唐山,云消霧散、晴空朗朗、春光無限、前程似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