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報通訊員 楊 歡)行走在高新區,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撲面而來,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讓人舒心,實打實的惠民舉措溫暖人心。為企業解決“急難愁盼”,引創業者紛至沓來;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助新市民安居樂業。從創業者自信的言語到企業家堅定的眼神,從群眾歡笑的臉龐到新市民幸福的生活,都匯聚成了一句話:“在高新區,我們感覺良好!”
為企業排憂解難,讓企業家“感覺良好”
高新區堅持“企業之事無小事”理念,尊重企業家決策,不隨意打擾企業、不隨意處罰關停企業、不亂檢查評比,企業的“憂”和“急”在哪里,工作就跟進到哪里,做到“無事不擾、有求必應”,真心為企業排憂解難。
用地、規劃、環保、安全,哪個環節有困難,他們就在哪里解決!不只是黨工委、管委會班子成員,高新區各級各部門面對企業的困難都做出了同樣的選擇。了解到匯中儀表公司二期建設用地問題,高新區主要負責同志在現場聽取企業匯報后,立即組織專題小組,研究政策,提出方案,對文化用地調規劃并爭取市里支持,對集體建設用地組卷報省并專人盯辦,對農用地組織鎮辦加快征收,僅用兩個月時間就拿下了二期建設用地,為企業擴大再生產奠定了基礎。了解到震安科技受疫情影響,正在辦理的項目開工手續中途停止了,如果不能抓緊辦好開工手續,春季大好的建設期可能錯過……高新區組成專班,深入研究,創新審批方式,為企業提供施工預審服務,當天就開出了第一份施工預審文件——建筑工程施工預許可,保證了項目如期開工建設。
大膽創新、勇于擔當,把困難和責任留給自己,把方便和舒心讓給企業和項目單位。高新區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提供更多優質服務。
在全市率先探索“區域審批”改革。在一個相對集中的區域,行政審批部門組織各專業機構提前完成建設項目審批過程中涉及的地災評、文物、抗震、壓覆礦等前置性評估評審工作,形成整體性、區域化評估評審結果,供進入該區域的多個建設項目共享使用。在高新區京唐智慧港,震安科技、唐山幼兒高等專科學校等10余個項目已經共享了區域審批的“福利”,為項目單位減少時間成本30—50個工作日,為企業節約資金成本70余萬元。
在全市率先探索“多評合一”改革。將環境影響評價、節能評價、水土保持方案評審等評估事項合并評審,按照“統一受理、同步編制、同步評審、同步審批、統一送達”的要求,推進建設項目審批“減事項、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間、減費用”,有效解決了建設項目評估評審過程中存在的環節多、耗時長等突出問題,被列為2021年全市營商環境典型案例。
隨著改革力度的加深和越來越多優惠政策的落地,企業家“感覺良好”成為共識,開元、開誠、百川、匯中等領軍企業馳騁全國,華發、旭華、鷹眼、啟奧等細分領域的單項冠軍企業勇立潮頭,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紛至沓來……
全心全意扶持初創企業茁壯成長,讓創業者“感覺良好”
這里,是創業者的搖籃,是創新者的舞臺,是夢想起航的地方。“我們在高新區,感覺良好”,是創業者共同的心聲。
河北鷹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主要從事機器視覺、人工智能和自動化系統集成項目的高新技術服務型企業。目前已獲得3項專利,11項軟件著作權。創業難,起步最難。公司創始人袁鹍對此體會頗深:“高新區就像‘母親’呵護自己的孩子成長一樣,幫助我們解決創業初期面臨的困難,讓我們能夠心無旁騖地發展壯大。”
為了讓初創企業茁壯成長,高新區全心全意提供“陽光雨露”。
開設了企業開辦專區,組織協調工商、規劃、城建、交通等部門統一入駐,對接商務局引進的項目和百川創新創業中心、創業中心、聯東U谷、和君信遠e家等孵化器內企業,為新注冊企業提供注冊、經營許可證、銀行開戶等一條龍服務,實現了企業設立、社保備案、稅務登記、公章刻制、項目立項、環境影響評價及排污許可等近乎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審批服務。
建立企業綜合服務中心打通服務企業“最后一公里”。堅持“服務立區”理念,在全市成立了首個企業綜合服務中心,采取了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管理機制,推出了“跑小二+店小二”“線上+線下”服務模式,主動上門,為企業送服務、送政策、解難題,建立“一分鐘”響應機制,對入駐載體企業的事情做到一分鐘內響應,1小時內處理,開發了企業綜合服務網站,企業從注冊成立、場地廠房到創新研發、金融服務等都能實現100%線上受理,為企業快速提供財稅、法律、人力資源、知識產權等綜合服務,徹底打通服務企業“最后一公里”。企業綜合服務中心還在重點調研的基礎上,統籌組織開展一批符合企業需求、質量好、覆蓋面廣的線上線下業務培訓和服務活動,增強企業的獲得感、歸屬感,打響“有深度、有速度、有精度、有溫度”的特色服務品牌。
創新“工業合作化”路徑增強發展動力。為積極解決初創企業發展資金難、市場推廣難的問題,高新區通過百川科技孵化器專業化平臺運營,形成抱團發展的“合力”,創造性地走出了共享互助的“工業合作化”道路,實現了資源共享、平臺共享、技術共享、市場共享等。比如,入駐企業與百川集團達成統一采購機電產品協議,僅此一項就可節約10%資金;達創科技能夠在唐山發展壯大,也緣于百川集團最初100萬美元的資本支持;中科神威、合立普、威程科技3家企業合作承擔了知名企業丹佛斯牽引無人駕駛改造項目;萊銳思與新禾科技聯合研發的焊板焊接高度測量視覺識別系統在中車唐山公司投入使用;鷹眼智能與薏萊蒲茵就物料識和AI視覺延伸產品研發簽訂合作協議。
下大力氣解決“急難愁盼”,讓群眾“感覺良好”
近期,唐山高新區全面開啟了“洗城”行動。洗掃車、高壓清洗水車與道路養護車等“多兵種”機械車輛聯合作業,清洗過后的城區道路和社區面貌煥然一新,讓群眾的生活環境清潔又舒心。
唐山高新區“洗城”行動的背后,是全區不斷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和凝心聚力為民辦實事的不懈努力。今年以來,為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高新區積極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通過一系列立足實際、服務群眾的創新舉措,“問題清單”逐一變為群眾的“滿意清單”。
將群眾身邊的“小事、急事、難事”作為工作切入點,高新區結合農村、社區網格化工作模式,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向群眾廣泛收集意見、建議,逐步形成了“群眾點菜、按需做菜”的模式,將民生實事作為創新鞏固基層黨建基礎、推動黨群服務的重要舉措。截至目前,全區通過QQ群、微信群和線下走訪等多種形式收集了300余個菜單。
今年以來,高新區持續提升各個社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積極探索創新基層治理的新手段:為各個小區安裝高清攝像頭、拋物攝像機等智慧安防設施;推動建設戶外大型LED電子顯示屏、智慧座椅、黨建文化廣場等,拆除圍墻,連通道路,整合停車位,綠化美化……益民園、吉慶里、新景樓等多個社區華麗轉身成為居民群眾的“幸福港灣”。
為進一步推進鄉村振興,高新區積極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鄉村振興結對共建活動,努力開創產業興、農民富、農村美的高新區鄉村新未來。今年,區內幫扶企業和單位從鄉村實際、農民需求出發,根據自身優勢和行業特點,通過援助物資、發展產業、推動就業等多種形式深度參與到精準共建中。為徹底改變主城區無普通完全中學現狀,高新區高標準謀劃、高水平建設高新區中學。建成后,將對高新區基礎教育普及、打造示范性完全中學起到促進作用。積極謀劃發展冰雪運動,加快建立滑冰館。高新區還依托網格化服務站,在全區設立勞動者驛站,站內有空調、桌椅、飲水機、微波爐等便民設施,為戶外勞動者提供應急充電、短暫休息、加熱飯菜等10余項貼心服務。
“城市空間”變“地方依戀”,讓新市民“感覺良好”
在大多數人看來,新市民是原籍不在當地,因工作或上學等各種原因來到一個城市的各種群體的集合統稱。如今,在唐山高新區,廣大新市民積極投身科技創新、項目建設和城市建設等各個領域,已成為推動高新區發展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
近年來,為豐富廣大新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高新區注重依托社區、工地和創業中心建立平臺,激勵引導新市民積極投身高新區發展、融入高新區生活。高新區按照“以人為本、公平對待,注重服務、加強管理”的原則,在創業中心、新景樓社區、中信重工開誠智能裝備、百川智能、新城子項目工地、融創唐庭壹號項目工地建立了6個集文化、教育、健身、娛樂、維權、培訓等功能于一體的新市民俱樂部,俱樂部中文體室、閱覽室、籃球室及新市民維權室、職業技能培訓室、書畫活動室等一應俱全,籃球賽、電影播放、技術知識講座、法律講座等一系列活動精彩紛呈。
高新區還將持續高質量高標準提升新市民俱樂部建設,努力把俱樂部打造成為新市民學習、生活、工作、活動的“樂園”,讓新市民們在精神上得到愉悅、物質上得到滿足、生活上得到關心、文化上得到熏陶、利益上得到維護,為新市民實現全面自由發展提供滋養,增強這一群體的內生動力,讓他們體悟到,在高新區奮斗必將擁有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