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進”的門檻
打通“辦”的賭點
減輕“費”的壓力
減少“跑”的環節
優化“管”的方式
近日,高新區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實現行政審批“短跑”、服務通道“高速”,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完成了京唐智慧港起步區5平方公里區域壓覆重要礦產資源評估,為全市唯一,被列為全市“2021年營商環境典型示范區”。同時,創新開展“多評合一”工作,被列為全市“2021年營商環境典型案例”。一個個榮譽折射了高新區為企業貼心服務的溫度、體現了行政審批再提效的速度、刷新了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的高度!
區域審批實現“大瘦身”。在一個相對集中的區域,行政審批部門組織各專業機構提前完成建設項目審批過程中涉及的地災評、文物、抗震、壓覆礦等前置性評估評審工作,形成整體性、區域化評估評審結果,供進入該區域的多個建設項目共享使用,一改過去每個項目必須單獨審批的狀況,確保建設單位申報一次、提交一次材料、審批一次,減少企業建設成本及申報程序。據粗略測算,區域審批減少時間成本達30至50個工作日,節約企業資金成本約300萬元,同時,極大提高了審批效能。各個項目使用同一個評審結果、共用同一個審批文件,減少了要件的重復收取與審核,不但節省了財政支出,更促使部分審批事項成為即辦件,效率提升70%以上。
多評合一實現“少跑腿”。為進一步推進建設項目審批“減事項、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間、減費用”,高新區積極推行“多評合一”,將環境影響評價、節能評價、水土保持方案評審等評估事項合并評審,按照“統一受理、同步編制、同步評審、同步審批、統一送達”的要求,不斷優化審批工作機制和流程,切實提升行政審批效能,有效解決了建設項目評估評審過程中存在的環節多、耗時長等突出問題。
下一步,高新區將
在“放”字上做文章
在“簡”字上下功夫
在“新”字上求突破
在“快”字上見實效
讓營商環境“優”無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