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高新區扎實推進民心工程實施,近期已陸續完成小區設施改造、居家養老服務、停車場建設等民生實事,群眾生活更加安心、舒心,一件件“民生微實事”托起百姓“大幸福”。
收集“微菜單” 當好貼心人
自“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開展以來,高新區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服務理念,將群眾身邊的小事、急事、難事作為工作切入點,當好人民群眾的“服務員”。
社區、農村工作人員結合日常網格化工作,線上線下廣泛宣傳民生微實事,向群眾收集意見和建議,逐步形成了“群眾點菜、按需做菜”的模式,將民生微實事作為創新鞏固基層黨建基礎、推動黨群服務的重要舉措,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完善“微設施” 生活更安心
一直以來,高新區把群眾的呼聲作為指揮棒,把群眾放在第一位,全力當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穿線“針”。成立了全市首個企業綜合服務中心。堅持“一切為了企業、為了企業的一切”理念,采取政府+企業的運作模式,建立了“跑小二+店小二”的服務體系,并采取“線上+線下”的服務方式,為企業打造在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為進一步解決群眾呼吁問題,緩解區內停車壓力大現狀,高新區將停車場修建劃入2021年十件惠民實事。目前,唐山科技中心停車場項目已完工,現175個停車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有效緩解了唐山科技中心停車問題,受到了企業職工和辦業務群眾的一致好評,提升了群眾幸福感和生活滿意度,為提速市政設施建設打好了前戰。唐山高新區高標準建設完成一座占地超12畝的智能化管理農村糞污處理站,涵蓋區內所有農村2萬農戶及轄區16所農村學校糞污的收集、處理及資源化利用,切實解決了農村廁所糞污處置難、利用難問題。
為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在京唐智慧港修建了鳳眼公園,栽植了法桐、欒樹、國槐、白蠟等10余種樹木200余棵,月季、芍藥、麥冬等花草20余萬株。
實施“微改造” 生活更舒心
聚焦補齊短板、滿足需求,高新區找堵點、疏痛點、解難點,認真補齊社區基礎設施短板,為群眾營造溫馨舒適的生活環境。設立了全市第一家智慧稅務微廳。集成了發票領用代開、稅費申報繳費等業務的“一站式”在線辦理功能,可為企業實時提供新辦登記、實名采集、票種核定認證、稅控設備發行等業務的“交互式”遠程服務,辦稅繳費由“最多跑一次”變為“一次不用跑”,并且24小時“不打烊”。針對餐飲油煙管控難題,高新區率先建成了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第一個五參數油煙智能管控平臺,并成功對監測點周邊涉及432戶居民的16個公共煙道實現了智能管控。為了給群眾打造更多的休閑之地,高新區將建設路與龍華道交叉口兩側音樂噴泉進行了維修改造,并對環城水系建設路橋等15座橋梁進行了亮化提升改造,包括橋體燈光安裝、外立面改造、護欄粉刷等項目,改善了周邊環境。
了解到世紀瑞庭社區健身器材不足,高新區相關部門立即行動,結合小區實際安裝了健身器材,讓群眾享受到了家門口的“健身房”。
提供“微服務” 生活更暖心
為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對街道辦事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了改造,覆蓋常住居民1.5萬余人,建筑面積2300平米,設有日間觀察床5張,病房床位19張,積極引入工人醫院專家定期坐診,設有內科、中醫、外科、兒科等多個診室,并依托“96519”平臺,提供遠程醫療服務,有效解決了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等難題。為進一步完善養老服務體系,高新區計劃今年建成8個日間照料服務站,現榮馨園、文昌園、楓葉園、新景樓4個社區日間照料服務站已完成建設。依托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用品代購、餐飲外賣、家政預約、代收代繳等服務。
積極組織開展文化惠民“七進”系列演出活動。聘請專業演出團體,把富有鮮活氣息的新戲、新作和久經檢驗、常演常新的經典保留作品送到社區、農村、學校,極大豐富了群眾日常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