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冶金礦山行業,“陸凱”是一張響當當的中國名片。
唐山高新區陸凱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領先的高效篩分分級技術與裝備制造企業。陸凱科技自主研發的“電磁振動高頻振網篩”,因其有效提高礦物的篩分分級效率,有用礦物得到極大富集,提升了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從而引發了一場黑色冶金選礦行業“細篩再磨工藝”的技術革命。
從只有幾臺舊機床、舊焊機的小作坊,到占據國內冶金礦山行業細粒篩分設備市場份額75%以上的行業領軍企業,陸凱科技是如何壯大與蛻變的?近日,記者走進位于唐山市高新區的陸凱科技有限公司一探究竟。
把“學院派”精神融入企業
與很多高新科技企業一樣,陸凱科技的發展壯大,得益于創辦人的專業技術背景。
陸凱科技董事長兼總經理李松奕大學期間曾就讀于機械專業,1997年,他與從煤炭科學研究總院退休的父母一道“下海”,拿著5萬元錢創辦了陸凱公司。因為一家人都是選礦專業科班出身,用李松奕的話說,陸凱公司是一家“學院派”企業。
提到公司的科研方向,李松奕比喻說,在冶金礦山行業中,礦物的篩分分級猶如防霧霾“口罩”,既要將“霧霾”隔絕在呼吸系統之外,又要源源不斷為人體輸入“新鮮空氣”。
公司快速發展,是在2000年以后。隨著國家提出礦山大型化、規模化發展要求,礦山企業對大型、高效分級裝備的需求日益增加。李松奕帶領團隊到廠礦現場進行了大量工藝數據的采集、分析和測算,形成了扎實的數據支撐,并將陸凱高頻振網篩推向首鋼、鞍鋼等礦山選廠。
為節能減排貢獻生態力量
縱觀陸凱科技發展的23年,李松奕總結成功的原因可歸結為:始終秉承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經營宗旨,堅信做專做細。目前,從重型篩分裝備、細粒篩分裝備、旋流分級裝備到耐磨篩網制品,陸凱公司已形成選礦工藝全流程的篩分裝備及服務體系。
在公司展廳內的展板上,記者看到,陸凱科技的產品和服務覆蓋全國32個省市自治區,廣泛應用于黑色冶金、有色冶金、煤炭、非金屬礦、建材、石油化工等行業。其中,產品在國內黑色冶金細粒物料篩分領域市場占有率達到75%以上。如今,市場上運行的陸凱高頻細篩每年生產出的鐵精粉超過4.28億噸,占國產鐵精粉生產總量的一半以上。
除了國內,陸凱科技的產品還遠銷南非、俄羅斯、澳大利亞、德國、埃及、土耳其、巴西、印度、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已成為全球礦業公司重要的技術伙伴。
圖為李松弈(中)向德國客戶講解陸凱科技的產品。
良好的業績,得益于公司對科研的重視。李松奕說,在世界范圍內,我國鋼鐵的產量很高,但是質量還有待提升。而高質量的鋼鐵,需要高品位的鐵礦石為原料。
他舉例說,陸凱高頻細篩在本鋼集團2個選廠使用顯示,鐵精粉平均品位較之前分別提高了2.89個和2.81個百分點。據統計,鐵礦品位每提高1%,煉鐵所需焦炭的用量可以減少2%左右;另外,鋼廠受制于去產能限制和環保減排壓力,不得不降低開工率,但為了保證足夠的鐵水供應也需要提高入爐礦石的品位。
截至目前,公司已申請國家授權專利77項。令李松奕驕傲的是,平均下來,陸凱科技的高頻細篩將鐵精粉品位提升了2.5個百分點左右,通過減少焦炭用量可減排1.6萬噸二氧化硫和8000噸煙塵,每年由此產生的經濟效益就達20多億元。
在細分領域做精做細
近年來,如何解決礦產資源開發引起的生態問題已成為我國礦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點。如何減少礦山尾礦排放量,促進資源高效利用,強化廢棄物的回收,充分發揮自然資源的價值成為陸凱科技的主攻方向。
首鋼水廠鐵礦經過多年生產,尾礦庫堆存尾礦漿越來越多,可持續生產受到影響。陸凱科技研發的LKCS系列尾礦干排系統,通過將尾礦漿脫水形成固體尾礦砂,解決了水廠鐵礦尾礦處置和排放存在的環保問題,同時,尾礦砂作為建筑用砂出售,變廢為寶,為礦山固廢綜合利用提供了新途徑。
這兩年,借力唐山市《推進環渤海地區新型工業化基地建設40條支持政策》,陸凱科技更是加大技術創新的投入力度,制定了“工業互聯網平臺研發計劃”,加快開展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平臺、智能制造等工作,促進礦山數字化建設。
在壓減產能和環保提標的新形勢下,礦山企業對于技術改造的需要更高,這對于陸凱科技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潛在市場。“陸凱人將繼續著力推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做影響全球礦業篩分領域的中國企業。”李松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