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 ?智慧賦能
高新區著力構建“六位一體”社區治理新格局
高新區從城市基層黨建破題,堅持試點先行,加強頂層設計,健全工作機制,全面推進“六位一體”社區治理體系建設,初步構建了具有高新特色的社區治理新格局。
抓引領,形成“六位一體”工作合力
一是黨建引領,把舵定向。堅持以黨建引領為著力點,強化街道、社區兩級黨組織在區域內各項事務中的領導、統籌、協調功能,在社區推進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黨建網格建設。將各社區按照300到400戶劃分為一個網格,在網格設置黨小組,并在黨小組下以樓棟為單元建立黨建責任區,構建起“社區黨支部---網格黨小組――樓棟黨建責任區”的黨建工作格局,使黨的聲音“一傳到底”。二是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建立區級物業管理改革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成立了街道物委會和社區物委會,實現了物委會全覆蓋。在條件成熟的社區選舉產生了業主委員會,實現了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業委會主任、物委會主任“一肩挑”,社區“兩委”成員與物委會、物業服務企業、綜合服務站等“雙向進入、交叉任職”,保證了社區黨組織、居委會對物委會、業委會的有效領導和監督。三是多元參與,共建共享。深化開展“雙報到”工作,實施“街道吹哨、部門報到,社區吹哨、黨員報到”。結合鄉街改革,在每個社區設立綜治值班崗,實現了城建、城管、公安、司法、消防、市場監督等部門綜合行政執法力量下沉,及時協調解決居民訴求。全區35家黨組織與社區共建聯建,1906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形成了“工作在單位、活動在社區、奉獻雙崗位”的服務機制。全面推行“一征三議兩公開”,采取民情懇談日、網格長議事日、樓門長雜談等形式,協商解決物業、養老、治安、環境等各類問題,讓居民充分參與社區治理,凝聚共治共享合力。
抓服務,激發社區治理內生動力
一是隊伍建設強素質。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規范社區工作人員管理與考核,科學調整配置社區工作人員。新招聘15名男性大學畢業生充實到社工隊伍,彌補了工作人員的不足。建立社區工作者激勵機制和退出機制,開展社區后備干部競聘,將表現突出的社區工作者納入編外聘用制管理,形成有為有位、充滿活力、積極向上的工作機制。落實樓門長待遇,實行動態調整機制,引導樓門長積極主動參與社區治理工作,鼓勵在職黨員參選樓門長,黨員樓門長比例提升了10%。二是陣地建設提標準。今年以來,已投入850萬元,在足額保障社區工作經費和黨組織服務群眾專項經費的基礎上,全面加強社區場所建設。采取協調產權單位、租賃場地等方式,解決社區服務場所面積不達標問題,現已將9個社區提升到500平米以上,4個社區提升到1000平米以上。高標準打造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和社區綜合服務站,配齊便民服務大廳、敬老服務室、黨群活動室、居民議事廳等場所,滿足了居民辦事、娛樂休閑、居家養老等多種需求。三是創新管理優服務。施行“13579”工作法,開創為民服務新路徑。構建“社區+小區+樓門長”三級組織架構,組建以黨員干部為骨干的網格黨小組,把網格化管理觸角延伸到小區每一個角落。創新服務方式,在社區綜合服務站實行錯峰上下班和AB崗制度,探索實施24小時值班,設置“一鍵呼”服務通,為社區群眾提供全天候服務。建立志愿服務常態機制,推進黨員志愿服務常態化、品牌化。組建了便民維修、法律援助、扶貧幫困、政策法規宣傳、環保治理、醫療服務、文體活動等“黨員志愿服務隊”,常態化開展活動。今年以來,社區黨員參加志愿服務2953人次。
抓典型,打造高新“智慧社區”品牌
一是打造標桿。依托高新區科技創新優勢,我們將信息化管理平臺納入“六位一體”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打造了基于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智慧社區”平臺,實現了信息技術與基層黨建、社區治理的深度融合,推動黨員管理信息化、活動組織靈活化、服務基層便民化。我區街道辦事處新景樓社區作為試點,已完成“智慧社區”建設,社區數據分析平臺已投入使用,智慧社區手機APP客戶端同步啟用,智慧安防、智慧養老、智慧家居、智慧分類、智慧環測等先后上線,搭建起便民為民的“高速路”。我們的相關做法,先后在人民日報和學習強國平臺刊發。二是成效凸顯。隨著“智慧社區”體系的建設,進一步暢通了民意表達渠道,滿足了居民生活需求,解決了社區安防、車輛停放、垃圾分類投放等治理難題,讓社區治理既有“智慧”,又有“溫度”,有效提升了居民群眾對社區的認同感、歸屬感。三是擦亮品牌。在總結提煉新景樓社區建設經驗、進一步完善提升的基礎上,我們根據老舊小區、新建小區、混合小區的不同特點,分類制定了“智慧社區”推廣方案,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豐富完善“智慧社區”體系,預計年底前完成榮馨園和益民園智慧社區建設,三年內實現智慧社區全覆蓋,全面擦亮高新“智慧社區”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