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訊(記者 張光明)會上天、能入地、可下海……在唐山高新區,有著一支特殊的海陸空一體化“作戰軍團”,這就是能夠代替人工完成特殊場景工作的“特種機器人戰隊”。
機器人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研發、制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近年來,在以鋼鐵、煤炭等重工業聞名的唐山市,機器人產業發展方興未艾,機器人相關企業于2024年底已達222家,主營業務收入完成84.2億元,占全省57.6%。其中,位于唐山市路北區的唐山高新區便占到200家,主營業務收入完成73億元,占比達90%以上,初步形成以工業機器人為支撐、特種機器人為特色,集研發、生產、服務于一體的機器人產業集群。
產城同頻共振 “智造”搶占高地
消防滅火機器人,每秒可噴射40至200升水或泡沫;煤礦作業機器人,能夠完成井下巡檢、異物分揀等多項任務;水下機器人,下潛深度可達300米,可定深、定向、定速巡航……4月3日,記者在中信重工開誠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展廳見到了特種機器人“戰隊”真面目。而打造這樣一支隊伍,開誠智能用了20年。
“20年間,企業得以發展壯大,更見證了機器人產業在唐山的崛起。”中信重工開誠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宣傳部經理王志江說,“土生土長”的開誠智能,是唐山市第一批投身機器人產業的企業。
21世紀初期,隨著唐山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在煤炭、礦山等領域,“機器替人”逐漸從“想法”變成“辦法”。深耕煤礦自動化領域多年的開誠智能,敏銳地嗅到了市場機遇。
十年磨一劍,開誠智能于2016年成功攻克多項技術難題,實現防爆消防滅火偵察機器人產業化。隨后,一系列演練活動的舉辦,讓開誠智能的拳頭產品“一炮而紅”。
在唐山高新區,深度參與機器人產業崛起的還有唐山開元集團等多家企業,如今均已成為機器人細分領域的領軍者。究其原因,產城同頻共振是關鍵密碼。
“依托雄厚的工業基礎,機器人產業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而從‘1’到‘222’的跨越式發展,則得益于鏈式思維。”唐山高新區發展改革局工信科負責人李福寧說,打造機器人產業集群,除了龍頭帶動,最重要的便是“智造”搶占了產業生態圈的高地。
為構建機器人產業集群梯次發展格局,唐山機器人特色產業基地孵化中心應運而生,打造設計研發、生產制造、資金服務等六大服務平臺,在全省率先構筑起“研發+孵化+產業化”的機器人產業發展生態圈。
如今,唐山高新區借助已建成的24個省級以上機器人研發平臺,瞄準機器人基礎和前沿技術,在研發創新投入、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不斷提升產業鏈核心競爭力。
工廠可共享,“鏈”上齊發力
沒有車間和產線,卻在短短一年時間內,一家僅有5名員工的機器人企業便完成了4次產品技術迭代。在唐山高新區,只要機器人研發有創意,共享工廠便可讓產品落地。
4月2日,唐山百川機器人共享制造工廠,最新款助浴機器人正進行性能測試,即將推向市場。而這款產品的擁有者,則是河北佳定舒科技有限公司。
“一件產品也接單,還能一站式滿足技術、采購、設備、倉儲、物流、售后等方面的個性化需求。”河北佳定舒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郭浩田說,共享工廠模式讓中小機器人企業的夢想照進現實。
機器人的研發、制造需要先進設備和現代化車間。然而,高投入、高成本,常常使中小企業在進入機器人市場時望而卻步。
“讓機器人創新梯隊持續擴容,就必須打破中小機器人企業發展的‘痛點’,實現龍頭企業資源共享,鏈條上下‘握指成拳’。”唐山百川機器人共享工廠負責人王孟昭說,深耕機器人領域30余年的唐山百川集團,便主動做起示范。
2024年初,唐山高新區依托百川集團,整合企業在設計研發、生產制造、市場開拓等方面資源,啟動共享工廠,面向京津冀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提供共享服務。
目前,共享工廠擁有場地11.7萬平方米,具備年產機器人產品2000臺(套)的生產能力,可幫助中小企業提高10%以上生產效率,產品不良品率降低10%以上。
與代工廠不同,共享工廠模式下,既共享制造,又共享智造,通過共享人才和技術,破解中小企業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提升產業鏈核心競爭力。
“為此,我們打造了一支260余人的研發團隊,為機器人中小企業提供設計研發、實驗檢測、數據共享等技術支持,幫助中小企業產品研制周期縮短15%以上。”王孟昭介紹。
共享工廠的建立,帶動了產業協同發展,激發了企業發展活力。目前,共享工廠已為120余家機器人中小企業提供非標零部件研發及加工服務,新增產值超1億元。
“機器人+”千行百業,應用場景“多點開花”
一家外地機器人企業,落戶唐山不足兩年時間,便成為該市近30家企業的合作伙伴,靠的是什么?河北第六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勝為給出答案:除了企業自身產品技術過硬,還有當地廣闊的應用市場。
應用場景是催生和壯大產業的土壤。在唐山高新區,機器人已不僅是單純的人工替代者,而是有了更多優化改善生產工藝流程的屬性。
當前,火熱進行的工業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為唐山機器人產業發展帶來了更多需求。憑借企業“2D+3D”視覺檢測系統、機械臂協作執行等先進技術,楊勝為正打算將產線建到唐山。
為解決產品研發閉門造車造成的產品與市場脫節問題,唐山高新區堅持“為場景找技術、為技術找場景”,推動各縣區立足本區域需求,通過公開征集、推薦征集等方式,常態化開展場景征集工作,動態展示該市場景需求與技術解決方案。
讓“唐山造”機器人賦能千行百業,唐山高新區深入實施“機器人+”應用行動,開展從機器人產品研制、技術創新、場景應用到模式推廣的系統推進工作,梳理出百余個機器人應用場景和系統解決方案,面向社會展示推廣。同時,廣泛入企對接優質資源,持續拓展機器人應用場景,“一對一”聯系企業,“點對點”個性化服務,搭建起了供需對接橋梁。
一體化全藥品機器人智慧藥房,平均不到1分鐘即可完成取藥;水肥墑藥一體智能化自行走式灌溉機器人,實現“厘米級”精準灌溉;炒菜機器人兩三分鐘搞定菜肴……如今,“唐山造”機器人在當地農業、醫藥健康等領域的應用場景實現了“多點開花”。
2024年5月10日,京津冀三地工(經)信部門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在唐山高新區啟動京津冀·“機器人+”產業園建設。
協同,意味著更豐富的創新要素、更廣闊的應用場景。京津冀·“機器人+”產業園的建設將進一步完善機器人產業鏈條,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吸引更多優質資源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