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月17日,光明日報以《河北:“共享智造”助力特色產業集群向新而行》為題,宣傳報道唐山高新區百川機器人共享工廠發展成效。現將原文轉載如下:
培育壯大特色產業集群,是做大做強縣域經濟的關鍵。河北省的特色產業集群以傳統制造業為主,成本逐年上升、利潤空間趨窄、質量效益不高等一直是制約河北特色產業集群發展的難題。
2024年,《河北省特色產業集群“共享智造”行動方案》出臺,在全國率先推進“共享智造”,通過建設共享平臺、共享車間、共享工廠、共享載體,讓中小企業抱團向精細化、專業化轉型升級。同年,河北新增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4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8家,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總數居全國第二。
如何使“共享智造”賦能特色產業集群,助其向新而行?專家學者、行業代表紛紛建言獻策。
依托共享工廠 助推企業產業化
近日,記者走進河北唐山百川機器人共享制造工廠,河北佳定舒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正在調試自主研發的助浴機器人。
“依托共享工廠的先進設備,生產的配件精度高,我們的助浴機器人成功實現迭代,不僅節省了建實驗室、產線的大量投入,還大大縮短了時間。”河北佳定舒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郭浩田說。
“我們以‘共享智造’的方式,讓許多不具備生產能力的機器人中小企業實現了產業化。”河北唐山百川機器人共享制造工廠負責人王孟昭介紹。
共享工廠能針對機器人中小企業首臺套產品制造、高校科研院所機器人科技成果轉化樣機試制、成熟機器人企業非標零部件加工,提供技術、采購、設備、倉儲、物流、售后等全流程共享服務。公司成立一年來,已服務企業130余家,新增產值超億元。
王孟昭建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設立“共享智造”專項研究基金,鼓勵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開展“共享智造”相關研究項目,鼓勵集群企業積極參與到“共享智造”中來。
唐山機器人共享智能制造工廠、無極綠色共享門業智能制造工廠、清河羊絨針織數字化共享工廠……目前,河北已打造3個省級共享工廠標桿,60個特色產業集群的95家企業探索開展“共享智造”,生產成本降低8%至10%。
瞄準共性需求 建立協同創新平臺
衡水市安平縣是全球最大的絲網生產基地和集散中心。全縣擁有絲網企業1.3萬余家,產品遠銷19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河北首個千億級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安平的絲網企業數量雖多,但企業單體規模較小,產品同質化嚴重。”在河北省絲網產業協會會長梁畔逢看來,科技投入不足、創新能力不強,制約了當地企業的進一步發展。2020年,安平成立河北省絲網產業技術研究院,圍繞技術創新和產業共性需求,全力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2022年,網都河北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應運而生,建立起集智能化焊接、檢驗檢測、品牌推廣于一體的“共享智造”創新平臺,為全縣絲網企業提供科技研發、成果轉化、人才引進、戰略咨詢等服務。截至目前,網都公司為當地引進高端人才團隊26個,服務絲網企業1500余家,研發改進絲網產品10余種。
如何推動特色產業集群提檔升級,是河北化工醫藥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張炳燭一直思考的問題。
“瞄準產業集群企業共性需求,打造高能級創新平臺,可以大大激發企業發展活力。”張炳燭建議,要以龍頭企業為引領,通過建設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平臺,構建“企業集聚+平臺賦能+應用驅動+群體突破”的協同創新、聯合攻關新模式。
強化產學研用協作 推動產業鏈深度融合
2024年,河北省科學技術廳組織開展河北科技成果對接直通車(冀企入京高校行)系列活動,來自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與優勢特色產業有關企業進行了對接。
“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是提升特色產業集群整體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滄州市科技局局長張曉明說,應引導研發檢測機構、高校、科研院所、行業龍頭企業持續深化協作,建設共享車間、共享平臺、共享園區,實現資源高效利用和價值共享。
王孟昭建議,強化產學研用協作,引導高校開設與“共享智造”相關的交叉學科課程,整合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的資源,促進各方之間的信息共享和合作交流。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學習先進的理論研究方法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