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1月22日,科技日報以《京津冀協同,打造先進制造高地》為題,聚焦高新區發展應急裝備產業。現將原文轉載如下:
1月12日,京津冀產業協同暨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副司長吳家喜表示,京津冀產業聚集集群發展成效顯著。此前不久,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2024年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名單,京津冀三地聯合打造的4個集群入選。這意味著,三地已聯合共建5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這些集群涵蓋了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安全應急裝備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點產業,部分集群之間產業聯系緊密。
近年來,京津冀三地產業分工定位更加清晰。北京高精尖產業競爭力增強,天津建設全國先進研發制造業基地步伐加快,河北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成效明顯。三地分工協同、優勢互補,為產業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發揮地域優勢
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園區企業致導創新(天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致導科技”)生產車間,一架復合翼無人機產品正進行小批量驗證。
“我們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北京設研發總部,在天津設中試和生產車間。”致導科技總經理李曉宇介紹,從幾年前主打無人機單一航電模塊研發生產到實現整機研發制造,企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自主研發無人機在市場上已形成較強競爭力和較高占有率,營收年均增長超15%。
像致導科技這樣,根據地域比較優勢,在京津冀分別布局生產研發環節,已是眾多企業選擇的部署模式。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北京亦莊)相關負責人分析,天津、河北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可以為企業提供堅實的制造保障,而北京亦莊則可在研發環節為企業提供支撐。
秦皇島市工信局安全應急產業相關負責人曹世杰告訴記者,京津冀協同可打破地域限制,實現資源優化配置。企業可以更加便捷地獲取來自不同地區的原材料、技術和人才資源,從而實現降本增效。
“京津冀聯動促進了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曹世杰告訴記者,通過聯合研發、成果轉化和創業孵化等合作方式,企業可以更快地獲得各地的優勢資源,如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材料等,推動產品升級換代,提升市場競爭力,這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完善協同機制
除了盤活供應鏈、布局生產與研發單位,京津冀實現先進制造業集群統籌發展的關鍵之一在于完善地區之間協同機制。
目前,京津冀三地已經建立輪值“鏈長制”。2025年,將由河北省工信廳擔任輪值組長。河北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在區域協同方面的重點工作包括鞏固“國家+省市+部門”三級產業協同推進體系,強化與科技、商務、統計等專題工作組的橫向協同,開展產業鏈卡點攻關,實施產業鏈堵點招商等。
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橋頭堡”,目前,北京亦莊已形成包含北京奔馳、北汽新能源、小米汽車等在內的高端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2024年10月,北京亦莊攜手順義區,以及天津、河北保定和雄安新區三地的整車、關鍵零部件企業和關鍵技術企業代表,聯合發布《共建京津冀智能網聯汽車先進制造業集群倡議》,致力于將京津冀產業集群打造成為中國領先、世界一流的先進制造業集群。
京津冀地區是國家級安全應急裝備產業集群的所在地。在發展應急裝備產業方面,河北省擁有良好的產業基礎。“我們2022年獲評省級安全應急產業特色集群。”唐山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安海濤介紹,該產業集群有11家企業14個安全應急產品成功申報省級應用典型示范案例。安海濤介紹,2024年,唐山高新區在建應急項目11個,總投資21.95億元。
當前,京津冀已形成以河北石家莊、唐山為核心區,以北京豐臺、房山,天津濱海新區,河北張家口、邢臺、秦皇島為重點區的“2+6”安全應急裝備產業集群發展格局。三地還將加強協同,京津冀三地工(經)信部門聯合印發的《京津冀安全應急裝備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規劃(2024—2028年)》提出,推進與重點區域協同發展,推動安全應急裝備領域產業跨域聯動發展。到2028年,京津冀安全應急裝備先進制造業集群的產業實力、創新能力、先進制造能力、企業競爭力、產業發展生態和集群治理能力大幅躍升,區域整體協同發展機制更加順暢。
共繪發展藍圖
在京津塘高速公路上,滿載貨物的自動駕駛卡車從北京馬駒橋物流園駛出,途經河北廊坊,最終抵達天津港——這是2024年京津冀三地聯合開放的自動駕駛干線物流貨運場景。
協同發展的背景下,京津冀三地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繪出了“共造一輛車”“共建一條路”“共享一個生態”的發展藍圖。目前,三地正在規劃京津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科技生態港,以期建成立足京津冀、輻射北方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供應鏈保障基地,以及國內領先的汽車零部件產品測試、驗證和生產基地。
北京亦莊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當地正在打造先進汽車制造業的示范應用高地,并復制迭代北京亦莊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經驗,聯合天津、河北形成更大范圍城區和重點高速的成片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