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的女孩视频,国产黄网在线观看免费版,亚洲特黄大黄一级毛片,国内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首頁> 區內動態> 部門動態
城市海綿化改造 讓雨水不再是“余水”
發布日期:2024-09-01 閱覽量:4927 字號: +放大 -縮小

8月26日,唐山高新區龍悅新居小區居民雨中出行,海綿化改造后的小區甬路無積水、不濕鞋。河北日報記者 王育民攝

8月26日8時許,雨還在下。唐山高新區龍悅新居小區居民張久丹出門買菜,發現自己腳上的雨鞋完全沒必要穿。

“甬路上一點積水都沒有,出一趟門,也就濕了鞋底。”張久丹說,小區里鋪“海綿”,效果真不錯。

8月25日晚開始,唐山市區秋雨連綿。經過海綿化改造的各建筑社區、公園綠地、道路廣場排水效果良好,基本不影響市民出行。

“唐山是全國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和城市更新試點城市,我們謀劃了覆蓋7大類近200個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唐山市城管執法局海綿城市管理科科長劉偉介紹,唐山在城市更新項目中,融入“海綿理念”,改善居民生活環境的同時,做到充分吸收利用雨水,讓雨水不再是“余水”。

讓雨水被充分吸收,秘訣在于海綿化設施。劉偉解釋,除了人行道鋪設透水磚,小區里看著普普通通的綠地也進行了海綿化改造。

記者仔細觀察發現,每隔不遠,小區路面上就有個“口子”通向低處的綠地。劉偉告訴記者,這是下凹式綠地,可收集路面和樓頂匯聚的雨水,不僅讓綠植“吃飽喝足”,也能對雨水進行過濾、滯留和滲蓄,減輕城市雨水蓄排壓力。

在另一海綿化改造社區——宏揚花園小區,記者看到,這里的地勢明顯南低北高。“針對這一特點,我們在地下鋪設管線,將高處綠地徑流的雨水送到低處綠地分級蓄存、下滲。”劉偉介紹,唐山市因地制宜進行改造,通過在地上建設蓄水花園,在地下建設蓄水設施、鋪設碳纖維吸水模塊等,真正實現雨水能收能放,讓城市會“呼吸”。

“以龍悅新居為例,監測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小區內的海綿設施共有效吸納雨水15248.74立方米,徑流總量控制率達到了80%。”劉偉打開手機軟件,海綿設施監測數據一目了然。

“我們在相關點位共設置了41臺流量儀、20臺水質檢測儀。”劉偉說,智慧化檢驗海綿示范項目的成效,能為今后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提供可靠數據支撐。

最終排入管網的雨水,為何還要檢測水質?“南湖是唐山生態修復治理的典范,承擔著上游城區44%面積的雨水匯水,保障湖水不被污染,就要從源頭上把控。”劉偉說,經過海綿化改造,如今唐山南湖10余處水景已由市政自來水切換為湖區供水,周邊綠地也全部實現湖水灌溉,年雨水資源化利用量可達48.6萬立方米。

2021年以來,唐山市高標準建成高新城市品質提升區等5個海綿城市綜合示范片區,建設示范項目192個。(河北日報記者 王育民)

國務院
征集
國務院
客戶端
互聯網
+督查
公眾號 政務公開 政務服務 互動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