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營商環境 打造“五最”品牌
高新區強力助推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
高新區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不斷優化營商環境,以深入開展審批制度改革為契機,加快打造審批事項最少、收費標準最低、辦事效率最快、服務水平最優、全省高新最好的“五最”品牌,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增強內生動力,助推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2019 年,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 91 家、累計達到 203 家,高企總數三年翻兩番,占全市的 1/4;機器人、電子及智能儀表、應急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占全區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 73%。2020 年,推進產業項目 80 個,總投資 300 億元,其中 90%以上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被國家發改委等五部委授牌為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園區。
一、立足于“好”,高站位優化營商環境,提高項目儲備
主動對標一流標桿,學習借鑒杭州等先進地區經驗,推進服務標準化建設。一是高標準建設政務服務中心。針對原有政務服務中心面積小、入駐部門少等問題,該區從相關部門抽調業務骨干組建行政審批局,高標準建成 2100 平方米的政務服務大廳,為服務規范化、服務水平優化及審批效能提升打下良好基礎。二是推進行政許可標準化。研究制定行政許可標準化建設方案,對劃轉至行政審批局的 110 項審批事項,逐一制定清單,并通過中心網站、大廳公開欄進行公開,方便辦事群眾查詢。同時,對原部門審批事項進行重新梳理、論證、確認,目前調整為 58 項。三是精簡審批環節??s短辦理周期,政策性審批由6個環節縮減到2個環節,所有審批事項辦結時限平均縮短 30%以上。全部申報材料只審核電子版,減少企業組卷及提交紙質版材料環節,審批過程不需企業跑辦,只需在線聯系、并電話通知補齊材料,批復文件采取郵件快遞或者主動送達的方式,讓“企業跑”變為“政府跑”“數據跑”。目前,納入在線平臺投資項目庫的總投資 5000 萬元以上儲備項目 32 個,總投資 104 億元,全市排名第3,其中14個項目已取得用地手續,為項目建設積蓄了發展后勁。
二、立足于“快”,持續提高審批效率,加快項目落地
以企業獲得感和滿意度為出發點,以破解問題、提升效率為落腳點,大膽探索,創新方法,持續提高行政審批效率。一是探索實施區域審批。即在一個相對集中的區域,組織各專業機構提前完成建設項目審批過程中涉及的前置性評估評審工作,形成整體性、區域化評估評審結果,進入該區域的多個建設項目可共用同一個評審結果、同一個審批文件,改變以往每個項目必須單獨審批、重復審批模式。據測算,區域審批使部分審批事項成為即辦件,效率提升 70%以上,減少審批時間30至50個工作日,并為企業節約了相應資金。落戶于京唐智慧港的和君信遠、震安科技等新興產業項目共享了高新區第一個區域審批成果,為項目快速推進創造了有利條件。二是推行項目承諾制。探索開展“預審承諾”的審批模式,即對完成項目立項、取得土地使用權、建設工程規劃許可、施工圖審查處理意見的建設項目,在調整優化施工圖設計文件的同時,建設單位出具承諾書后,實行施工預審,直接發放建筑工程施工預許可,最大限度為項目建設爭取時間。國內減隔震技術領域領軍企業―云南震安科技在高新區投資的智能化減隔震制品裝備基地項目在作出補辦手續承諾當天,就取得了建筑工程施工預許可,開工時間提前了兩個月。三是推進項目“打包審批”改革試點。探索對京唐智慧港18條道路實施立項打包審批,實現審批改革大“瘦身”,立項由原來 18 個項目縮減至2個,審批項目由原來54個縮減至2個,申請材料由原來324個縮減至44個,審批時間由原來至少54天縮減至5個工作日,企業往返跑從54次縮減為1次辦結。四是探索開展云端審批。依托“互聯網+”政務服務,打造“前端+網絡+終端=云端審批”的服務新模式,實現高效辦結、不見面審批。疫情期間利用“云端審批”,僅用1個工作日就完成了亞特重工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備案及批復送達,幫助企業迅速實現負壓救護車量產。
三、立足于“優”,全方位改善服務,優化發展質量
想企業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不斷在改善服務的深度和廣度上下功夫,努力營造親商便民的環境。一是開展預約審批服務。推出微信預約叫號服務和雙休日“不打烊”工作機制,對工作日期間不能正常辦理業務的企業、群眾,可通過微信預約企業注冊、房產交易、不動產登記等審批事項,可精確選擇辦理日期和時間,并可在線查看預約人數和等待人數,極大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二是建立企業注冊“綠色通道”。推出定制服務、預約服務模式,選派優秀窗口人員為新興產業項目提供專門服務、代辦服務。同時,按照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原則,幫助企業進行名稱核準、表格填寫、確定經營范圍、篩選經營地址等工作,助力實現企業登記、稅務登記、公章刻制一天辦結。通過企業注冊綠色通道引進的中節能環保裝備有限公司,實現當年簽約、當年投產,2019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48億元,上繳稅金2971萬元,利潤1.06億元。三是強化服務監督檢查。借鑒銀行服務系統模式,搭建行政審批服務窗口實時評價信息平臺,以實時電子監督評價器為載體,接受企業和辦事群眾的現場滿意度評價,將服務窗口的監督權和對窗口服務質量的評判權實時交給辦事群眾,做到“一事一評”,達到點對點互動,一對一監督的目的,切實解決審批流程中的“煩”“慢”問題。在微信公眾號開通意見建議征集小程序,并嚴格落實投訴處理機制,督促涉事窗口整改提升,切實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促進服務質量持續提高。